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网站分类
栏目推荐
实用工具
热门标签
子分类:
付费推广技术网 >巨量引擎投放教程 » 正文

搜索引擎广告,引擎故障请立即检修是什么意思,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西部引擎”

巨量引擎投放教程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巨量引擎投放教程归档 最新发布 网站地图

游客在甘肃永靖县黄河花堤赏花游玩。 新华社发

2023年西部地区各省区市GDP占全国比重

2023年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图为重庆城区风景。新华社发

一名小朋友在新疆伊犁民俗旅游区游玩。新华社发

【研究报告】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国土面积全国占比超过七成,覆盖3亿多人口,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西部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1、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三线建设”,在西部地区建立起门类齐全、颇具实力的工业体系。然而在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实现快速发展,西部与东部的差距逐步扩大。1979年到1999年,西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比东部地区低1.4个百分点。1999年,全国60%的农村贫困人口和全国52%的贫困县位于西部地区。为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国务院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设想。同年,国家开始实施对西部地区重点支持计划,制定了包括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等共计16方面重点支持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自此全面展开。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首要任务是改变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同时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市场基础条件得到改善。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一系列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市政、生态、农业、科技、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在西部落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将“继续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等重大任务放在突出位置。2007年,国务院批准了《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等目标。在西部大开发的前十年,国家通过规划指导、政策扶持、项目安排等对西部地区进行了明显的“倾斜性”支持。2000年至2009年,西部地区国家重点工程总投资达2.2万亿元,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超过3万亿元,累计新开工建设120个重点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为西部地区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2012年,国务院批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推进西部地区进入内生发展、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西部12个省区市,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把脉定向、擘画蓝图。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注入新的动能。2017年,国务院批准《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两大关键,增强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推动西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围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总体部署。同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西部大开发“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央一系列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规划方案的出台,推动西部地区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加快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提供了强大支撑。

2、西部地区呈现崭新面貌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2000至2023年,西部各省区市年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生态环境脆弱恶化的态势得到根本逆转,经济开放程度得到大幅提升,由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阔步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基础设施建设迈出现代化步伐。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内河航道里程、高等级公路里程得到大幅提升。川藏铁路和成渝中线、成达万、渝昆、西渝等高铁加快建设。“疆电外送”第三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航空运输体系日臻完善,2023年,西部地区拥有4F级机场5个,旅客吞吐量全国排名前十位的机场4个,成都天府机场和重庆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全国排名分别为第5位和第6位。能源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柯拉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世界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在青海落地;四川水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1位;新疆油气当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首位。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重点湖库周边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长江三峡等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严重沙化耕地得到有效治理,西南地区土地石漠化面积逐年缩减,实现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程度“双减轻”。生物多样性保护得以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修复,金钱豹、普氏原羚等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经济实现快速增长,西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20.5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9万亿元,增速居全国四大板块之首。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西部地区已打造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9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航空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0%。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西部科学城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加快建成;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东数西算”工程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建设;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开工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成投用。

开放型经济格局加快构建。西部地区充分挖掘内陆地区比较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重庆、四川、陕西、云南、广西、新疆等省区市建设了6个自贸试验区和40个综合保税区,重庆、四川、陕西等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正加快形成。国际物流大通道越走越宽,陆海联运、空铁联运、中欧班列等有机结合的多式联运服务模式有效运行。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8.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2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覆盖121个国家和地区503个港口。202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较2019年增长近四成。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9至2023年,西部地区全体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实现同步,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2023年西藏、甘肃、新疆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7.5%和7.0%,增速居全国第1位、第2位和第4位。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医疗基础设施覆盖面、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幅度提升。西部地区平均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在看到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西部地区人均GDP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东部地区差距依然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艰巨,城镇化水平不高,工业化整体滞后,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高端人才相对缺乏,重大科研平台不足,仍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薄弱环节。

3、不断增强西部发展动力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将西部地区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定位思考、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用好改革和开放两大手段,不断增强西部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西部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在“新”字上做文章。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在“特”字上做文章。发挥西部地区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在“改”字上做文章。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在“转”字上做文章。创新跨地区产业协作和优化布局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进四川、重庆等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重要承载区,推进贵州等地大力建设产业备份基地。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大力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上持续用力。以汾渭平原、成渝地区、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绿色发展方式转型上持续用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打造西部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挖掘在国际物流运输中的时间成本比较优势、战略后援优势和地缘优势,全面提升开放水平。进一步完善开放大通道建设。通过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催生大产业。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加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跨境运输和信息通道等开放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开放物流网络和跨境邮递体系。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区域开放合作。推动东西部自由贸易试验区交流合作,加强协同开放。

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在能源建设方面,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青海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打造鄂尔多斯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高地,大力推进金沙江上游、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优化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加快北煤南运通道建设,积极促进“疆煤外运”。拓展“西电东送”等跨省区输电通道。在资源开发方面,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控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加快形成一批国家级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基地。提升新疆黑色金属等关键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加强青海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广西锰基新能源材料基地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支持力度,建立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改进农村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发挥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积极打造重要增长极和增长带,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准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鼓励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地打造一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进一步加强内蒙古、广西、云南、西藏、甘肃、新疆等地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建设。

(作者: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李敬、曾维伦,分别系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

考高分网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QQ交流群

和更多志同道合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干货资料!
付费推广技术网客服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有疑问请咨询付费推广技术网微信号,在线为您解答!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Your 折1CP备14032708号-6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 创奇学院

ICP备案号:浙ICP备14032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