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垃圾找手表:环卫工权益与公共服务边界引深思

发布于:2025-07-15 阅读:0
近日,山西大同两名环卫工徒手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到儿童手表,此事引发网友质疑。城管局回应称应满足百姓需求,但环卫工权益保障与公共服务边界成讨论焦点。大家关心环卫工有无奖励、游客是否有特殊身份,也反思公共资源合理利用。

近日,山西大同发生了一件引发广泛关注的事情。深圳游客卢女士一家在乘高铁前往大同旅游时,孩子不慎将价值1200元的儿童手表遗忘在高铁垃圾袋中。卢女士先求助车站派出所,通过定位发现手表仍在大同南站,工作人员推测手表已被当成垃圾运走。随后,卢女士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求助。

环卫工

经过当地城市管理部门联系和调度,最终在大同新城环境公司追踪到手表所在的垃圾挤压箱,里面有8吨压缩垃圾。公司调派两名环卫工搜寻,两名环卫工顶着38℃的高温天、垃圾堆酸腐刺鼻的气味,弓着腰在8吨压缩垃圾堆里一寸寸扒拉着。四小时后,终于从腐烂物中扒出卢女士儿子的电话手表。当晚,电话手表就送到了卢女士手中。

然而,当地文旅将此事当作“暖心新闻”报道后,却招来网友们一片口诛笔伐。网友们质疑“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有人算了一笔账,按大同环卫工平均时薪18元算,两名工人4小时人力成本144元,加上垃圾转运车调度、焚烧厂场地占用等费用,总支出远超千元。而这块儿童手表全新才卖1200元,更别提这4小时里本该完成的3条街道清扫任务、20多吨日常垃圾处理的机会成本。

翻垃圾找手表

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回应,不能说值不值,老百姓有需求,他们肯定去做。但网友认为这是把政绩放得太高,而把环卫工一线劳动者放得太低。目前,环卫公司承诺给两名工人奖励,还要设“助人为乐”基金。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公共服务边界的思考。公共服务应区分“紧急救命”与“普通失物”,资源分配应建立分级机制。责任不应被轻易转嫁,卢女士疏忽致物品丢失,成本却由公共财政与环卫工承担。专家呼吁参考“驴友有偿救援”模式,让责任方分担成本,避免公共资源滥用。

同时,劳动者不应被牺牲。“暖心叙事”将环卫工苦难浪漫化,甚至直接让两名劳苦的工人“隐身”。高温补贴、防护装备、健康保险等基础保障远比“拒收红包”的宣传更重要。真正的文明,不在感动叙事而在制度温度。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环卫工 翻垃圾找手表 公共服务 权益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