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偷游客车钥匙,村民民警齐心化解难题

发布于:2025-08-09 阅读:0
近日,川西某景区一只土拨鼠偷游客车钥匙引发关注。游客投喂时,土拨鼠顺走钥匙进洞。村民和民警齐心协力,历经三个半小时找回钥匙。工作人员提醒游客勿投喂野生动物,因其可能携带病菌。

最近,川西某景区发生了一件趣事,一只土拨鼠偷了游客的车钥匙,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土拨鼠

那天,方女士一家在格聂镇下则通村吃午饭。看到有人投喂土拨鼠,孩子们兴奋不已,因为他们没见过这种动物。一个小时后,他们来到土拨鼠出没的地方,孩子们拿出水果和饼干投喂。

然而,意外发生了。他们没注意,零食被土拨鼠偷去一些,接着,土拨鼠竟把车钥匙“顺”进了洞里。方女士的丈夫用小棍子试探洞的深度,但不敢用手。

当时,下则通村正在修路,有村民和警察在场。方女士求助警察,民警和村民一起帮忙。大家用了强力磁铁和钢丝,花了三个半小时才把钥匙弄出来。

这段经历让方女士难忘,她非常感谢帮忙的村民和民警。她给钱村民也不收。她还说下次有时间还会再来,这里风景很美。

其实,类似的事情不止这一次。还有游客李先生,他自驾准备离开时,把钥匙放引擎盖上,一只肥硕的土拨鼠窜出叼走钥匙进了岩石堆。村民王大姐说这土拨鼠是“老熟人”,常偷游客东西。

村民用花生引诱土拨鼠出洞,将其暂时拴在木桩上拿回钥匙。视频在社交平台走红,网友看法不一。有人觉得土拨鼠可爱,建议签约成旅游形象大使;也有人认为不应随意拴缚它。

土拨鼠偷钥匙

景区工作人员解开绳索,增设警示标识。动物保护志愿者林先生表示,野生土拨鼠对人类食物的依赖会改变其天然习性,建议游客不要随意投喂。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专家指出,土拨鼠的“偷窃”行为是动物本能与人类环境冲突的案例。它们有储物习性,会把游客遗留的闪亮物品误认为“珍贵食物”或“建筑材料”。

该景区近三年发生127起动物“偷盗”事件,78%涉及土拨鼠。村民拴住土拨鼠的做法也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是无奈之举,反对者觉得涉嫌虐待动物。

当地林业局工作人员强调,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捕捉、拘禁野生动物。此次村民及时解除布条,未造成实质伤害,但遇到类似情况应联系管理部门。

这场风波反映出旅游开发带来的生态链失衡。景区游客增多,不规范投喂行为导致土拨鼠肥胖率上升,改变了觅食习惯。

为解决问题,景区可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科技干预,试用“动物驱逐器”;加强游客教育,新增警示牌,导游培训加入动物行为学课程;划定“无人干扰区”,种植土拨鼠喜爱的食物,引导其远离旅游区。

总之,这次土拨鼠偷车钥匙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在旅游时要保管好财物,也要注意与野生动物保持适当距离。同时,景区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平衡好旅游开发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关系。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土拨鼠 偷车钥匙 游客 村民 民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