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充足,为何还需节约用电?
我国发电量增长快,新能源占比提高。但即便电力充足,仍需节约用电。节约用电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保供压力。从供给和需求侧看,每度电都珍贵。生活中节约···
2025-08-29
近日,山西大同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广东深圳游客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赴大同旅游,孩子下车时不慎将儿童手表遗忘在列车上。卢女士分别向大同南站派出所及12345求助后,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将垃圾转运至焚烧发电场空地,两名环卫工人不惧脏乱,经过4个多小时徒手在8吨垃圾堆中逐一翻找,终于将儿童手表找到,并于当晚送还卢女士手中。
这本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暖新闻”,卢女士感动不已,称“大同不仅风景美,人心更美”,当地媒体也进行了正面报道。然而,这样的一则“暖心故事”,却引来众多网友的普遍质疑。网友们提出了诸多问题,如“这有必要吗?”“谁来心疼环卫工人?”“为价值几百元的手表耗费如此公共资源是否合理?”“高温下徒手翻找垃圾4个多小时,是否缺乏了对基层劳动者的体恤与共情?”
对于网友的质疑,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回应称“百姓有需求就要做”。但这一回应并未能平息争议。其实,这起事件引发争议并非偶然。近年来,类似调动公共资源帮助找回失物的新闻并不少见。比如2025年5月19日,东莞市东莞环卫工人翻遍八吨垃圾,为塘厦镇的杨女士从垃圾堆里找回了丢失的助听器(人工耳蜗);2019年9月12日,湖南娄底一名女子在餐馆吃饭时遗落价值3万的婚戒,3名环卫工翻了整整八吨垃圾才找到,并交还失主手中;2025年1月,青岛一对情侣误将装有23万元现金的外卖袋当作垃圾丢弃,7名环卫工人在近4吨垃圾中持续翻找6小时,最终凭借黄色外卖袋特征找回全部现金。这些事件都没有像此次山西大同事件这样掀起大的波澜。主要原因在于,后几件涉及人工耳蜗、婚戒、大额现金,因为紧急而且贵重,所以即使付出环卫工人的辛劳较大但公众认为也值得。而大同环卫工人费劲巴力帮助找回价值微薄的儿童手表,许多人觉得太不划算,也不值得。
这起事件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公共服务的边界和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问题。公共服务应该有温度,但也不能不计成本。目前的公共服务几乎没有“价值评估”机制,丢了救命药和丢了耳机,获得的响应资源可能一样。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区分“紧急救命物品”与“普通失物”的区别,明确启动高成本搜索的标准,避免资源滥用。例如,我国很多景区针对驴友实行了“有偿搜救”,正是基于《民法典》“自甘风险”的原则。
同时,劳动者的付出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在这起事件中,环卫工翻找时没有像样的防护装备,徒手接触恶臭、尖锐物和病菌,可能面临中暑甚至热射病风险。事后他们婉拒了游客的红包,官方也未提及任何额外补贴或健康保障。相关部门应该关注劳动者的基本权益问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额外补贴,不能让劳动者成为“感动政绩”的工具人。
此外,在技术层面也有改进空间。这次事件里,儿童手表本身有定位功能,但复杂环境下偏差达200米;如果用UWB超宽带技术,定位精度能到1米内;腾讯的AI垃圾分类系统,能让8吨垃圾分拣时间从4小时压缩到30分钟。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垃圾处理和寻物的效率,减少人工付出。
总之,这起“暖心故事”引发的争议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在公共服务中找到温度与尺度的平衡,既要保障民众的需求,也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同时充分尊重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文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我国发电量增长快,新能源占比提高。但即便电力充足,仍需节约用电。节约用电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保供压力。从供给和需求侧看,每度电都珍贵。生活中节约···
2025-08-29
近日,“反诈老陈”质疑“嘎子哥”卖的酷派手机非正品,引发舆论风波。后官方确认是正品,老陈道歉且直播间被封。这俩网红此前也有交锋,事件暴露直播带货诸多问···
2025-08-29
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续改造老旧小···
2025-08-29
广东广州一只5岁半小狗坚持捡瓶5年攒下万元存款。它的坚持体现平凡坚守的力量,其走红促进邻里互助。此外它的故事经网络传播带来正能量,还展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
2025-08-29
8月29日七夕前夕,杭州上空出现神奇蓝色长廊,网友猜测是“鹊桥”。此现象为“曙暮光条”,是特殊大气光学现象。江浙沪多地同见,且今年七夕来得最晚,受闰六月影···
2025-08-29
最新资讯
电力充足,为何还需节约用电?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风波引深思
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城市发展,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
5岁半小狗捡瓶5年攒下万元存款,传递社会正能量
七夕前夕杭州上空现奇观,“曙暮光条”添浪漫色彩
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宣传致歉并全面核查
32岁男子跨省通勤两年多,每日6小时往返张家口与北京
武汉警方辟谣:“双胞胎学生跳楼”系谣言,造谣者已被处理
女子为孩子政审忍受家暴,真相与法律解读
老人免费乘公交:城市公益与运营的艰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