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收尾,上好网络安全“必修课”
暑期进入倒计时,网络安全风险悄然升级。本文带你认清“假期尾巴”里的网络陷阱,如“开学福利”“返程便利”等骗局,还给出保护个人信息、守护“数字钱包”及设···
2025-08-31
在印度,与蛇有关的事件频繁引发关注。此前有一名男子买完酒骑摩托回家,遇到“挡路”蛇后将其咬死,自己也被捕,咬蛇视频还在社交媒体热传。而近期,印度中央邦又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
2025年7月14日,42岁的捕蛇人拉杰什·维尔马接到村民求助,成功捕获一条印度眼镜蛇。当时正值儿子放学时间,心急的他为尽快接到孩子,做出大胆又危险的举动——把眼镜蛇像围巾般盘绕在脖子上,跨上摩托车疾驰三公里。
当行驶至棉花加工厂附近时,眼镜蛇突然昂起头咬向他的虎口,毒液迅速扩散。尽管村民紧急送医,抗蛇毒血清一度稳定了他的血压,但细胞毒素持续破坏肌肉组织,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维尔马于15日凌晨宣告不治。
维尔马是“纳特”部落的第七代传人,拥有12年捕蛇经验,曾在当地“蛇节”表演中让眼镜蛇随笛声起舞,被村民称为“蛇语者”。他生前最后一条社交动态显示,三天前还任由蝰蛇滑过赤裸胸膛,配文“纳特部落永不畏惧”。或许正是这种对传统技艺的过度自信,使他忽视了眼镜蛇的致命性。
在印度教中,眼镜蛇被视为湿婆神的化身,捕蛇人既是村庄的守护者,也是节庆中的表演者。这种文化赋予他们特殊地位,却也形成危险的行为模式。维尔马所在的纳特部落,男孩从五岁起便学习分辨蛇类,甚至通过接触蛇毒来“增强免疫力”。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传统正面临生存危机。印度现存专业捕蛇人不足2000名,近七成月收入低于3000卢比(约合人民币260元),迫使许多人冒险表演“人蛇共舞”以获取额外打赏。
此次事件暴露出印度捕蛇行业的系统性问题。多数民间捕蛇人仍依赖徒手操作,维尔马的摩托车上甚至没有基本的蛇类运输箱。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指出,印度眼镜蛇攻击速度可达每秒2米,即使经验丰富的捕蛇人也难以用肉体反应抵御。
维尔马的离世留下8岁和10岁的两个儿子,他们的蜡笔画中,父亲仍被描绘为手持蛇叉的“超级英雄”。当地政府已启动临时救助,但长期安置仍需社会支持。议员提议为捕蛇人配备标准化运输箱的计划尚未落实,而村民自发张贴的“禁止模仿危险行为”告示,折射出基层对安全意识普及的迫切需求。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此前印度也有捕蛇人因类似危险行为失去生命。动物学家强调,眼镜蛇的攻击往往毫无预兆,即使处于“温顺”状态也可能因震动、温度变化等因素突然发动袭击。专业建议包括使用至少1.5米长的捕蛇杆、穿戴防咬手套和护目镜、被咬后立即绑扎伤口并在30分钟内注射抗蛇毒血清。
印度政府1972年禁止蛇皮贸易后,曾推出“耍蛇人培训计划”,将合格者纳入动物园编制,但该项目覆盖范围有限。专家呼吁,需建立全国性捕蛇人注册制度,强制进行安全培训并提供保险,同时通过社区教育改变“蛇毒免疫”等迷信观念。
这起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印度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困境的缩影。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保障从业者安全,或许是比捕蛇本身更复杂的命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暑期进入倒计时,网络安全风险悄然升级。本文带你认清“假期尾巴”里的网络陷阱,如“开学福利”“返程便利”等骗局,还给出保护个人信息、守护“数字钱包”及设···
2025-08-31
8月30日,一网友发帖称在上海星级酒店全裸睡觉被开房门。原来是维修师傅进错房。酒店已与房客协商,免除当天房费,还对师傅警告并培训。同时介绍了遇到此类情况的···
2025-08-31
8月30日热点不断。习近平会见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普京抵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林书豪结束15年生涯退役;中国纳米专利数量全球居首。还有美食评选、体育赛事、交通···
2025-08-31
8月28日,“重庆金科廊桥水乡发生6.8级地震”消息引发关注。经核实系谣言,当日重庆中心城区未发生地震。警方已介入调查。地震谣言易引发恐慌、扰乱秩序。公众要···
2025-08-31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条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涉及哺乳期母亲用药、干货保质期、腹泻清肠等多个生活常见话题,为大众提供科学真相,避免陷···
2025-08-30
最新资讯
暑期收尾,上好网络安全“必修课”
网友住上海星级酒店全裸睡觉被开房门,酒店称维修师误入已处理
今日热点聚焦:政治、体育、科技等多领域精彩纷呈
重庆辟谣6.8级地震谣言:严惩造谣,守护社会秩序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领域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专家解读深夜“傻事”成因
9月新规全解读,影响你我生活方方面面
传苹果三星联手发律师函,要求小米停止争议营销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却藏多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