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气象异常与应对策略

发布于:2025-07-25 阅读:1
我国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今年呈现雨季早、气温高、强对流天气显著等特点。北方暴雨可能频繁,南方部分地区有伏旱风险。降雨分布不均增加防汛难度,还可能引发旱涝急转。公众需做好应对,相关部门要加强防范。

“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我国全年防汛最紧要的关口。今年我国气候异常,给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七下八上

今年“七下八上”关键期呈现出“早高风”的特点。早,指雨季进程时间早,相较于一般的我国雨带北移进程,今年偏早了13天。这意味着我国北方暴雨有可能频繁发生,然而北方防洪排涝的基础设施相对南方较弱,防汛压力巨大。与此同时,南方降水可能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的风险较大。

高,即气温格外高。入汛以来全国高温日数达8.5天,创历史最高。未来10天,山东南部、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气温偏高1 - 2℃,河南、新疆局部或突破44℃。四川、重庆面临“旱涝双杀”,全省降水偏少5%,但暴雨频次居历史第4,232站次遭暴雨突袭。

风,是指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格外显著。降雨分布呈现点强面弱的特征,加大了防洪排涝的困难,也加重了暴雨预报预警的难度,给防灾减灾救灾带来不确定因素。此外,前少后多的特征容易引发旱涝急转,例如今年春季广西中南部前期降水较好,但干旱持续发展,旱涝急转明显,影响当地生产生活。

气象异常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方暴雨频繁,副高北抬使台风趋势趋于活跃,南方受台风暴雨影响较大,形成南北并重的防汛局面。国家气候中心预测,8月份全国降水呈中间少、两边多的分布形势,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南部,广东、海南、福建的南部降水偏多两到五成,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偏少两到五成。降水偏多地区需防范暴雨洪涝及地质灾害,北方地区更应重点关注,近年来较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及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北方。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七下八上”是重要的气象“黄金时期”。农民可根据气候变化合理安排播种与施肥、科学灌溉、防治病虫害以及把握收获时机。不过,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气象预报比传统谚语更精准,能帮助农民提前预警极端天气,降低自然灾害损失。

在应对方面,公众需做好准备。北方要备沙袋查屋顶,防瞬时暴雨;中东部备藿香正气水,午间闭户避暑气;南下旅游要盯紧台风路径,遇预警速离海岛。相关部门要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利用卫星、雷达等技术提升预报精度;完善防汛设施,改造城市排水系统,提升山区水库调蓄能力;强化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增强区域水循环能力;提升公众意识,普及暴雨预警信号含义,引导民众避开地质灾害高风险区。

应对策略

总之,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面对气象异常,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七下八上 防汛关键期 气象异常 应对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