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竞赛风云:天才的荣耀与迷途

发布于:2025-07-15 阅读:0
本文聚焦化学竞赛领域,讲述成都七中17岁学子赵垚晰获国际化学奥赛金牌的荣耀时刻,也提及多起高校化学相关投毒案及北大化学系学生作弊事件。展现化学天才们不同的人生轨迹,或为国争光,或一念之差误入歧途,引人深思。

在化学的世界里,总是不乏天才少年的身影,他们用智慧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而这些故事,有的令人振奋,有的却让人惋惜。

化学竞赛

2025年7月,第5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行。来自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的354名选手齐聚一堂,展开激烈角逐。成都七中的17岁学子赵垚晰脱颖而出,他不仅带回了一枚金牌,还取得了理论成绩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历经十几个小时的航程,赵垚晰和教练阳东初老师抵达成都。距离航班落地还有一小时,成都七中的老师们早已准备好鲜花横幅等候,他的父母也从老家乐山沐川赶来。见到这位17岁的男孩时,他身着黑色半袖、米黄色长裤,戴着银色边框眼镜,背着一个背包,拖着一个行李箱。

赵垚晰兴奋地分享自己“金牌”体验时说:“能为国争光,拿到这枚国际金牌我也很兴奋,能让中国的国旗在国际赛场飘扬,也是非常自豪,非常激动。拿金牌的时候,手持国旗更能意识到自己为国争光,非常光荣。”他还提到,能取得这个成绩,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校方提供的学习平台。

不过,虽获理论单项第一,总分排名第五的赵垚晰还是会有点小遗憾。他表示实验考试是自己的“瓶颈”,以前实验练得少,比赛时实验难度加大,操作上困难重重,一个多月的时间也没办法不断重复练习。

回顾赵垚晰的竞赛之路,2024年,他参加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比赛,初赛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入选四川省代表队,决赛以全国第六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还取得了保送北京大学的资格。作为一位“准大学生”,他打算利用这个暑假补习语文和英语,因为他觉得自己在这两个板块比较薄弱。他选择北大,是因为北大的化学专业非常出色,初中了解化学学科后他就坚定了读北大的志向,以后还想在大学针对化学学科做科研工作。

赵垚晰对化学的热爱,源于家庭的支持。他的爸爸赵仕云说,从幼儿园开始,他就爱去书店看书,小学之前就开始让他们帮他购买各种在书上看到的实验器具。家里还在阳台给他搭了一个小实验室,从最开始的酒精灯到各种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他需要什么就买什么,甚至还被派出所查过买化学试剂的用途。

化学天才

然而,并非所有化学天才都能走上光明大道。在高校中,曾发生过多起令人痛心的投毒案。1997年5月,北京大学发生了一起铊投毒案件,投毒者王晓龙是个学霸,得过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化学竞赛一等奖,还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化学系。他和同学小江原本是好朋友,大二换宿舍时,小江换到了别的宿舍并开始疏远他,王晓龙怀恨在心,利用自己在化学方面的知识偷了铊盐给小江投毒。后来他担心小江被毒死,主动承认了投毒,小江也原谅了他,但他仍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刑11年。

2013年,复旦大学也发生了一起投毒案。林森浩和黄洋都是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家境普通,比较自卑,而黄洋性格开朗,大大咧咧。黄洋的一些玩笑话让林森浩心里愤懑越积越多,最终在2013年愚人节,林森浩用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毒害了黄洋。黄洋中毒后情况恶化,最终不幸死亡。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除了投毒案,北大化学系还曾发生过一起作弊事件。2018年,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17级个别学生在多场考试中团伙舞弊。涉事人员包括竞赛国家队成员、多名国家集训队成员等,其中有6人获得过省级以上化学竞赛一等奖,2人获得国家级化学竞赛金牌,甚至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还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北大化院院方进行了调查,建议给予7位同学留校查看处分,1名同学记过处分,但最终结果还需校方确认。

这些化学天才们,本应有着光明的前途,有的凭借努力为国争光,有的却因一念之差误入歧途。这也提醒着我们,高智商、学习好并不等于拥有好的人生,一个人要想拥有美好的未来,除了学习,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化学竞赛 天才学子 投毒案 作弊事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