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后海滩现大量海鲜,食用需谨慎!

发布于:2025-07-25 阅读:1
台风“韦帕”过后,广东海滩现大量贝类海鲜,居民冒雨赶海实现“海鲜自由”。但专家提醒,台风“吹”来的海鲜尽量别吃,因可能携带污染物、变质,且台风后赶海隐患多,如浪大、有危险海洋生物等。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近日,台风“韦帕”过后,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镇的海滩上出现了令人惊喜又担忧的一幕。7月21日,这里遍地都是贝类海鲜,居民们冒雨赶海,不少人都捡到“爆桶”,实现了“海鲜自由”。

海鲜

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评论区“哇”声一片。“吃货表示羡慕”“根本吃不完”等留言不断,还有网友调侃“现在出发,还来得及不?”“下个台风提前2天过去蹲点”。不过,大家在羡慕之余,可千万别忽视了其中的风险。

有专家明确提醒,台风“吹”来的海鲜尽量不要吃。首先,这些生蚝等海鲜可能携带大量污染物和有害物质。台风会把沿岸的垃圾、污水、重金属等冲入海水中,造成水质污染,被冲上岸的海鲜很可能受到污染。部分海鲜还可能存在变质的情况,食用风险高。

台风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白昌明表示,虽然台风后吹上岸的海产品较多,但食用的安全性要根据海鲜的种类判断。贝类耐干露能力强,海滩上捡到的贝类如果是活的,蒸煮后食用较为安全。但海滩上的鱼类、蟹类等多是死亡个体,存在腐败变质的风险,食用风险较高。水产品中可能存在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及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等病毒,在没有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下,很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此外,台风刚过就急着赶海的行为隐患重重。台风过境后,危险并没有完全解除。海边风大浪大,受台风外围环流影响,沿海、沿江地区会产生强风及长浪,有被风浪卷走的危险。退潮后,沙滩可能存在玻璃碎片和铁钉等尖锐的危险物品,容易导致脚部或手部受伤。

赶海

央视也提醒,台风过后,近岸的海水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危险的海洋生物,比如水母、海胆和海蛇等,其毒液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相关部门也曾发布提醒,泉州公安此前就表示,台风过境后要特别注意次生灾害。

所以,大家不要被台风带来的遍地海鲜所迷惑。如果实在想吃海鲜,建议到正规市场购买,那里的海产品来源可追溯,品质更有保障。在正规市场购买海货时,也要注意其新鲜程度,避免购买色泽异常、不明外伤等具有不良形状的海产品,烹饪前应用干净的水清洗干净。食用海产品需要注意烹饪方式,除非有明确可供生食的标志,否则均应煮熟煮透、生熟分开,烹饪温度要达到100摄氏度才能起到有效杀菌的效果。同时,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刀具、砧板、碗等厨具也要进行生熟区分,避免交叉污染。

总之,台风过后,大家要理性看待“吹”来的海鲜,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台风 海鲜 赶海 食用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