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钟南山院士观礼阅兵,回顾传奇人生与坚守

发布于:2025-09-04 阅读:0
9月3日,90岁钟南山院士佩戴“共和国勋章”观礼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他曾撰文回忆儿时被埋经历,后逃到贵阳。如今他仍精力充沛工作,协调团队。他以医生身份为社会贡献价值,用父亲的话激励自己,人生充实且有意义。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直播画面中看到。钟南山院士佩戴“共和国勋章”在现场观礼。

钟南山

钟南山出生在“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年。父母因他生在南京。南京有钟山。便给他取名钟南山。希望他像大山一样茁壮成长。听外婆讲。在他不到两岁的时候。日本飞机轰炸南京。把他家房子炸塌。他被埋在土里。外婆拼命把他挖出来。他才活过来。

后来他们逃到贵阳。刚安顿好。日军炮弹又至。那时家里生活艰难。只有咸菜吃。偶尔有块腐乳就很不错了。贵阳环境恶劣。房间里有很多臭虫、跳蚤。头发上长着虱子。直到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大家欢呼雀跃。

小时候的经历。让钟南山从小就觉得做医生能帮人解决困难、减少痛苦。是个很好的职业。读高三时。他在运动会上打破广东省纪录。还获得全国第三名。中央体育学院邀请他当运动员。但他最终决定学医。

钟南山与妻子李少芬的结缘也与体育有关。相恋8年后他们结婚。1971年他回到广州工作。35岁时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他开始努力追赶失去的时间。主动到急诊室工作。后来参加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研究。这成为他人生转折点。

他通过对慢支炎患者痰液的研究。将其区分为四种病理生理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比常规方法提高50%。这项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

43岁时他公派留学英国。在英国他通过实验证明导师的数学曲线有一半是错的。得到导师认可。留学期间他学会了搞好基本功。

父亲的嘱托他一直记着。干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得有依据。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时。他都依据事实做出判断。

非典期间。他带领团队摸索出有效治疗方案。新冠疫情袭来。他向医护人员致敬。他面对患者生命问题从不含糊。压力源于患者生命。只想把患者救活。

医学贡献

近年他提议建设国家实验室。应对未来可能的疾病。他认为人工智能可解决很多医学问题。但代替不了医学人文和医患沟通。

如今他已年届九十。但不觉得自己老。有规律地工作和生活。还会抽空进行体育活动。他认为真正的变老是不想学习新东西。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团结大家完成共同任务。广州国家实验室为年轻人提供了平台。他觉得没有遗憾。

“人的一生。总要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只要留下点什么。你就是没白活。”钟南山常用父亲这句话激励自己。他以医生身份为社会带来价值和进步。觉得人生有益。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钟南山 抗日战争 医学贡献 体育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