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阿姨考上法大”系虚假消息,虚假励志不可取

发布于:2025-09-05 阅读:0
近日,“54岁河南阿姨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消息刷屏。网友赞其励志,也有人质疑。经校方核查,并无符合条件新生,涉事账号被禁言。类似虚假正能量屡见不鲜,消耗公众信任,伤害真正努力者。我们应尊重真实追梦故事,警惕虚假信息。

随着开学季到来,一则“54岁河南阿姨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网友纷纷夸赞其厉害,帖子获近19万点赞。

54岁阿姨

8月30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54岁硕士研究生今天去开学啦。从河南县城考到北京大学圈,我用了30年时间”,还配了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合影。此内容迅速吸引大量关注,许多网友点赞并表示要转发给父母。

8月31日,发布者回应网友疑问,称在研招网报名,参加12月统考和3月复试,还解释五十多岁考研是退休后时间充裕,想学点有用的东西。这番说辞看似合理,却经不起推敲。

这则消息赶上开学季,“大龄考研”“终身学习”等关键词,加上“54岁”“河南阿姨”“政法名校”的标签组合,精准触动社会敏感神经,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中国政法大学

然而,9月3日,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回应,经研究生院核查,2025级硕士新生中,没有50岁以上、河南籍的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中也没有。涉事网友社交平台内容清空,账号因违反规则被禁言。

这不是网络第一次出现类似造假行为。从“外卖小哥保研”到“保安考上北大”,近年来类似人设屡见不鲜。它们强调身份反差、年龄特殊和命运转折,被加工成“心灵鸡汤”。一旦被戳穿,不仅消耗公众信任,更伤害那些真正在努力打破偏见、突破自我的个体。

“虚假正能量”的危害比一般谣言更隐蔽。一次次“假追梦”曝光,可能让人们对真正的大龄考研者心存怀疑,打击有意深造的大龄人士信心。造假者将“大龄考研”作为攫取关注的工具,使正能量社会现象异化为流量消费品。

事实上,自2014年考研年龄限制取消,教育公平边界不断拓宽。现实中有不少大龄考研成功案例,如49岁的宿管阿姨原梦园考上广西大学研究生,50岁的杨艳历经两次考研,跨越2000多公里,在2025年圆梦西南林大法律专业。

虚假励志

这些真实案例说明,我们应赞美学习本身的价值,而非“高龄”“逆袭”等戏剧性标签。广大网友对未交叉印证的信息,不必急于推荐;对涉嫌造假的,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负面影响。

今年7月以来,中央网信办重点整治剧情摆拍编造事件,“54岁阿姨考上硕士”这类虚假励志故事也在整治范围内。我们应努力让“大龄求学”去标签化、去奇观化,让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常态。

健康的励志文化应源于对多元成长路径的尊重、对个体选择的支持和对教育公平的持续建设。真实的故事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我们鼓励追梦,但更期待每一个追梦故事都是真实的。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54岁阿姨 中国政法大学 虚假励志 考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