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后海滩现大量生蚝,专家提醒谨慎食用

发布于:2025-07-22 阅读:0
7月21日,台风“韦帕”过境后,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海滩现大量生蚝,吸引居民赶海。但专家提醒,这些生蚝存在污染、变质等风险,食用不安全,同时赶海还可能有人身危险,且会破坏海洋生态。

7月21日,台风“韦帕”过境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附近海滩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大量生蚝、蛤蜊等海鲜被冲到岸边,引得附近居民纷纷前往赶海。视频画面中,海滩上密密麻麻全是贝类海鲜,现场的拍摄者称,即便下雨也挡不住市民的热情,大家人手一个桶,都想着实现“海鲜自由”,不少居民更是“爆桶”而归,这一景象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生蚝

然而,这看似“大自然的馈赠”,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风险。专家提醒,不要捡、不要吃这些被冲上岸的海鲜。这一现象通常是因为附近海域养殖的生蚝受风浪冲击,脱离养殖设施后被冲到了岸上。但台风过后,暴雨会将污水和化粪池排泄物冲入海洋,使得海洋中创伤弧菌数量激增,这种细菌常附着在贝类外壳上,一旦通过伤口进入人体,最快12小时就能引发败血症。

创伤弧菌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广泛分布于水温较高的各河海交界水域、近海、海湾及海底沉积物中,常寄生于贝壳类等海洋生物中。如果不慎受伤,一定要及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酒精消毒,及时就医。

赶海

除了创伤弧菌,这些生蚝还存在其他食品安全风险。台风往往伴随暴雨,大量陆地污水、工业废水、农药残留等会随雨水流入海洋,使得近海海域的水质短期内恶化。生蚝作为滤食性生物,极易富集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致病菌等。而且被冲上岸的生蚝若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已经死亡或开始腐败,死亡的生蚝会迅速滋生细菌,产生毒素,即使高温烹煮也难以完全去除。此外,这些生蚝来源不明,部分可能来自养殖场,但也可能是野生品种,野生生蚝的生长环境不确定,可能携带更多寄生虫或病原体。

同时,赶海时的人身安全也不容忽视。台风过后,海边风浪仍然较大,暗流涌动,有被风浪卷走的危险。退潮后,沙滩上可能会残留玻璃碎片、铁钉等尖锐物品,容易导致脚部或手部受伤。近岸的海水中还可能出现一些危险的海洋生物,像水母、海胆和海蛇等,它们的毒液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威胁生命。

海洋生态

另外,随意大规模捡拾这些生蚝,还会破坏当地原本的海洋生态系统。生蚝在海洋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是海洋生物链中的一环,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过度捡拾生蚝,会影响其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自然繁殖和生长,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破坏海洋生态的平衡。

如果市民仍想捡拾生蚝,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风险:观察生蚝状态,活的生蚝在触碰时会微微闭合外壳,若外壳始终张开且无反应,则可能已死亡,不宜食用;选择清洁海域,尽量避开靠近工业区、排污口或洪水泛滥区域的海滩;彻底清洗和烹饪,食用前用刷子清洁外壳,并彻底煮熟(沸水煮5分钟以上),避免生食;适量食用,即使生蚝看起来新鲜,也不宜一次性大量食用,以免摄入过量污染物。

相关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多地海洋与渔业部门已展开巡查,提醒市民注意安全,并加强对近海污染情况的监测。部分沿海城市还组织人员清理海滩,防止腐烂海鲜影响环境卫生。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台风 生蚝 赶海 食品安全 海洋生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