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领域流言被辟谣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条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涉及哺乳期母亲用药、干货保质期、腹泻清肠等多个生活常见话题,为大众提供科学真相,避免陷···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之后的大脑”这一话题冲上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很多网友都表示,一到深夜就容易干“傻事”。比如冲动消费,不知不觉就清空了购物车。又或者自我怀疑,陷入负面情绪中。还有老想吃东西,即便不饿也会忍不住找零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现象被称为“深夜效应”。白天的时候,大脑会分泌血清素,这种物质有助于维持情感稳定。然而到了深夜,血清素的分泌水平下降,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也随之减弱。此时,一些小烦恼会被放大,负面情绪更容易占据主导,从而导致冲动决策。
而且,经过一整天长时间的工作和活动,身体和脑力能量都大量消耗。自控力变差,大脑的认知资源近乎枯竭。到了晚上,大脑就没有能力做出全面的分析,决策能力大幅下降。此外,白天人们被各种社会角色约束,言行保持着理性。但一到夜里,大家就容易过度关注甚至放大负面感受。这种持续、反复的自我审视会让人在不悦、悲伤中越陷越深,继而做出冲动、失控的选择。
武汉中医专家杨家耀从中医角度对“深夜智商税”进行了解释。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能充脑”。脑的功能依赖脑髓的充养,而夜间是肾精藏纳与髓化的关键时段。长期晚睡持续“耗伤肾精”,会导致肾精不足以生髓,脑髓渐空。除了认知功能退化外,还会伴随头晕耳鸣、精神不振等症状,加速大脑“老化”进程。
杨家耀主任表示,22时30分入睡是给大脑最好的礼物。这是遵循人体生理节律与中医顺时养生原则的科学选择。中医的“子午流注”学说认为,夜间睡眠与脏腑健康息息相关。不同的时间段对应着不同脏腑的经络运行和修复。亥时即21时~23时,负责协调所有脏腑功能的三焦经“上班”,给大脑送“气血快递”。子时即23时~凌晨1时,负责藏精气、新陈代谢和排毒的胆经“值班”,给大脑“精气”充电。22时30分入睡可衔接亥、子两时辰的脏腑功能节律。而0时30分入睡则错过胆经藏精关键窗口期,易致气血濡养不足、胆气失养,间接引发大脑功能效率下降。
对于习惯性晚睡人群,杨家耀建议可以通过渐进式提前15~20分钟入睡。夜间减少蓝光刺激,以促进褪黑素分泌。睡前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措施,帮助身体逐步适应规律作息,为大脑健康构建保护屏障。
如果你不仅晚上容易冲动,在白天也经常莫名愤怒、烦躁,那可能是身体严重缺觉了。平时出现以下几种表现,其实都是身体释放的“缺觉信号”。一是倒头就睡,经常躺下后5分钟内就入睡,可能存在严重睡眠不足。二是容易健忘,睡眠不足会导致难以形成记忆,逻辑思维不清。三是饥饿感强,睡不够影响瘦素和生长素等激素,增加人们对食物的渴望。四是笨手笨脚,睡眠不足会导致行走不稳、协调性差以及意外频繁发生。五是更易走神,开车时错过公路出口、忘记转弯,或做事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与睡眠不足有关。六是口齿不清,缺觉时,人往往很难有自发性的复杂话语,更容易出现口齿不清、口吃和说话单调等问题。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睡眠,尽量在22时30分安心入睡。让大脑保持“满电”状态,无需额外“续命”。毕竟,按点睡觉,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避免深夜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傻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条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涉及哺乳期母亲用药、干货保质期、腹泻清肠等多个生活常见话题,为大众提供科学真相,避免陷···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冲动消费、想吃东西。中医专家表示22时30分入睡对大脑好,长期晚睡伤脑。心理学解释深夜易冲···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等热点。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个人养老金领取渠道增加,消费贷款可享贴息等。这些新规将对生活产生诸多影响,快了解哪些···
2025-08-30
近日有报道称,苹果与三星联合向小米发律师函,指控其在印度发布会“偷袭营销”,损害品牌形象。印度市场中,小米低价高配策略冲击了苹果三星溢价空间,此行为或···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传建坟墓引关注。媒体调查发现建设地在小区外公共用地,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审批。龙岗区民政局表示构筑物非无主坟墓,属地街道正进一···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领域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专家解读深夜“傻事”成因
9月新规全解读,影响你我生活方方面面
传苹果三星联手发律师函,要求小米停止争议营销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却藏多重风险
电力充足,为何还需节约用电?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风波引深思
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城市发展,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
5岁半小狗捡瓶5年攒下万元存款,传递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