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却藏多重风险

发布于:2025-08-30 阅读:0
七夕节,社交平台上“捡垃圾攻略”疯传,网友组团到商场、高档小区垃圾桶“蹲点”寻宝。但律师指出,这行为可能涉嫌侵占罪,还可能违反环卫规定。提醒公众理性过节,勿盲目跟风。

今年七夕,一种特别的“过节方式”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网友们制作并分享各地“捡垃圾攻略”,约定组团在七夕夜间前往商场、高档小区附近的垃圾桶周边“蹲点”。他们期望能捡到被丢弃的鲜花、蛋糕、饰品甚至贵重礼物。这种“七夕垃圾桶寻宝”活动在杭州等城市备受关注,西湖边更是成了热门打卡点。

七夕垃圾桶寻宝

七夕当晚,就有网友早早在垃圾桶旁蹲点。社交平台上的“捡垃圾攻略”详细列出了可能“宝藏”丰富的垃圾桶位置,像高端商场、写字楼和住宅区附近。组织者还规定了集合时间和行动准则,不少网友因此计划组团前往。

不过,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提醒大家,这种看似有趣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法律风险。如果从垃圾桶中捡到内含项链、戒指、手机等贵重物品的花束或礼品,而丢弃人并不知情、并无抛弃所有权的主观意愿,那么这些物品属于遗忘物。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要是拾得人故意拒不归还,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可能涉嫌侵占罪。

法律风险

付建律师进一步解释,垃圾桶内的物品一般被视为无主物,拾得人可依法取得所有权。但要是其中混有他人遗忘或无意丢弃的贵重物品,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此时拾得人仍负有返还义务。

除了法律风险,“垃圾桶寻宝”行为还可能带来其他问题。翻找垃圾桶后若未及时清洁、甚至造成垃圾桶损坏或影响环境卫生,可能违反《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构成随意堆放、抛洒垃圾的行为,面临相应罚款。此外,夜间在垃圾桶周边聚集也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和社会秩序紊乱。

所以,建议公众理性对待节日,避免盲目跟风。让传统节日回归本真意义,不要让看似有趣的“寻宝”活动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七夕 垃圾桶寻宝 法律风险 侵占罪

相关文章